学位
研究生教育概况
招生
培养
学位
毕(就)业
导师介绍
学位委员会
 
  学位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修订版)(2018年4月)【已废止】
  作者:科技发展部    日期:2018-04-12     信息来源:   【字体: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修订版)

20184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委员会组织条例》,《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结合我所学科发展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按照国家招生计划录取的、在本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博士生”)的学位授予工作。

第二章   学位申请人资格与要求

第三条 凡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并具有规定的学术水平的学位申请人,可按本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通过本所向国科大申请相应的学位。

第四条 本所受理了学位申请人提出的学位申请后,学位申请人不得同时向其他学位授予单位申请相同学位。

第五条 本所学位委员会将组织专人对学位申请人的思想政治表现进行审核,并提出具体审核意见。

第六条 硕士学位申请人必须完成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和学位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列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

()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第七条 博士学位申请人必须完成本学科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和学位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列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

()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 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第八条 学位申请人提出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取得的科研学术业绩要求如下:

1.申请论文答辩前,应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第一招生导师为第一作者)取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学术业绩(如刊发文章、专利、专著、经评定的科研成果等,刊发文章不含刊物增刊、综述等),且必须为已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抽印本、接受发表(有正式录用函)的学术论文复印件或已取得的其他学术成果证明材料,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至少一篇为研究论文

取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并排名为前五名的科研成果奖励,可相当于在国际检索(SCIEI)刊物收录的期刊发表研究论文一篇(从未在国际检索SCIEI刊物收录的期刊发表过研究论文者不能替代)。

2.申请博士学位者,应在SCI收录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一篇(中科院JCR期刊分区二区及以上,以文章发布时的分区或申请学位时的分区较高者为准);或在SCIEI收录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二篇;或在SCIEI收录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一篇、在经所学位委员会确认的所定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二篇;或在SCIEI收录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一篇、申请发明专利四件;或在SCIEI收录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一篇、授权发明专利二件。

3.申请学术型硕士学位者,应在SCIEI收录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一篇;或在经所学位委员会确认的所定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一篇、申请发明专利二件;或在经所学位委员会确认的所定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一篇、授权发明专利一件。

4.申请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者,应在经所学位委员会确认的所定核心期刊等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一篇(非研究论文也可);或申请发明专利二件;或授权发明专利一件。

5.论文署名单位要求:申请学位用的科研学术业绩(如发表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等)第一作者的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末位署名单位署写“中国科学院大学”。专利第一发明单位为“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或我单位认可的下属分支机构、控股公司、全资子公司等(此种情况专利发明单位中还必须含“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专利第一发明人为学生的第一招生导师,专利第二发明人为学生本人,末位署名单位署写“中国科学院大学”。且应为非一稿多投的研究成果。非上述作者和单位署名的论文、专利等成果应在投稿前先报所学位委员会批准

6.本所学生用于申请国科大学位的最低标准数量科研成果(自2017223日之后发布的论文及专利等)必须署名“中国科学院大学”(英文名: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第三章   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

第九条 硕士学位的考试课程与要求如下:

()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 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一般34门。要求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 硕士英语:要求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般听说和写作能力。

() 硕士生必须修满课程学习30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低于18学分,即:公共学位课6学分,包括政治理论课程、人文系列讲座课程和外国语课程;专业学位课不低于12学分。

第十条 博士学位考试课程与要求如下:

()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 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一般23门。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 博士英语:要求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硕博连读生、直博生必须完成不低于37学分的课程学习,其中学位课25学分;公开招考博士生必须完成不低于7学分的学位课程学习。

第十一条 研究生的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必修环节的总学分数必须达到5学分,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第四章 学位论文答辩申请程序

第十二条  符合上述资格要求的学位申请人,可以向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并同时提交下列材料:

(一)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经导师和研究室两级审阅同意并签署意见);

(二)符合《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定》学位论文,提交份数由研究所确定,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均应附电子版;

(三)已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抽印本、接受发表(有正式录用函)的学术论文复印件或已取得的其他学术成果证明材料;

(四)学位论文中文和英文详细摘要电子版和纸版各1份。

(五)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对学位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

第十三条 受理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时间

毕业论文及申请材料提交研究生部时间在毕业当年4月和10月,答辩时间在毕业当年5月和11月。学生递申请材料逾期者答辩时间顺延半年。

第五章 学位论文评阅

第十四条 学位论文评阅人,由本所学位委员会确定。学位申请人的导师不能作为评阅人。评阅人应对学位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论文答辩委员会参考。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应聘请23位同行专家评阅,评阅人应为副教授、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阅人中应有一位来自企业或实际工作部门副高级职称的专家。

博士学位论文一般应聘请35位同行专家评阅,评阅人应为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含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同行专家)其中应包含本单位专家及12位外单位同行专家。博士专业学位论文评阅人应有1位至2位来自企业或实际工作部门正高级职称的专家。

第十五条 学位论文和学位论文评阅书,应由我所研究生部负责寄送,评阅意见及有关材料应密封传递,学位申请人及其导师不得参与。

第十六条 学位论文评阅过程中,如有一位评阅人持否定意见,我所学位委员会应再增聘2位评阅人进行评阅。累计有2位评阅人持否定意见者,本次学位申请无效。

第六章 学位论文答辩

第十七条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由本所学位委员会批准。学位论文评阅人一般应参加该论文答辩委员会。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5位副教授、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成员中除本单位专家外一般应当有外单位专家。硕士专业学位须有一位来自企业或实际工作部门的副高级职称的专家。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7位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博士生指导教师担任,成员中博士生指导教师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二,并应包含本单位及23位外单位的专家。博士专业学位须有23位来自企业或实际工作部门的正高级职称的专家。

第十八条 答辩委员会设秘书一名。答辩委员会秘书应由责任心强、工作认真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或在学高年级研究生担任。答辩秘书参加答辩工作全过程,并对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的提问、答辩人的回答及答辩委员会决议等情况做客观、详细的记录。答辩秘书没有表决权。

第十九条 除有保密要求外,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应按程序公开举行。本所学位委员会授权研究生部介绍答辩委员会人员组成情况,交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答辩会议。答辩会议程为:

() 由研究生部介绍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并邀请并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会议

() 学位申请人报告学位论文(博士不超过40分钟,硕士不超过25分钟)

() 答辩委员会成员和参会人员提问,学位申请人回答问题;

() 学位申请人答辩结束后,学位申请人的导师可就学位论文及答辩中提出的问题作补充说明;

() 答辩会休会,学位申请人及参会人员退场;

() 答辩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研究生部老师可列席。其议程如下:

1.学位申请人导师向答辩委员会介绍学位申请人的政治表现、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及其它需说明的问题,尔后回避;

2.答辩委员会结合论文评阅人对学位论文的评阅意见、达到的水平以及答辩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评议学位申请人的学位论文是否达到所申请学位要求的学术水平;

3.答辩委员会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获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方可作出建议授予学位申请人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决议;

4.答辩委员会成员填写论文答辩情况和学位授予建议书,答辩委员会成员应在学位授予建议书签署姓名。

()答辩会复会,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决议,学位申请人发言,答辩会结束。

第二十条 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应出席答辩会和答辩委员会会议,在答辩前必须审阅论文,答辩时进行提问和参加投票表决。未出席答辩会和答辩委员会会议的委员不得委托他人或以通讯方式投票。

第二十一条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经答辩委员会成员过半数同意,可做出半年后至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的决议。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经答辩委员会成员过半数同意,可做出半年后至二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的决议。

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若答辩委员会未做出修改论文重新举行答辩的决议,或申请人逾期未完成论文修改,或重新答辩仍不合格者,一般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

第二十二条 硕博连读研究生、直博生申请硕士学位

() 硕博连读研究生转博两年后,直博生入学四年后如确属达不到博士研究生培养要求,无法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博士学位论文,本人可申请终止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导师同意,报本所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后,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要求申请硕士学位。

()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认为博士学位申请人的学位论文虽未达到博士学位论文水平,但已达到硕士学位水平,可做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申请人须重新按照申请硕士学位的要求,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和相关申请材料,报各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 若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已做出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的决议,申请人已获得博士毕业证书,则不能再申请硕士学位。

第七章 学位初审

第二十三条 研究生答辩通过后立即申请相应学位,由本所研究生部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学位申请人的以下材料一并提交本单位学位委员会审查:

() 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

() 学位论文评阅书;

() 论文答辩情况和学位授予决议书;

() 学位论文及摘要。

第二十四条 本所学位委员会,按答辩委员会上报的答辩决议和学位申请人的名单,对学位申请人进行全面审查和综合评价;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委员过半数通过,做出拟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决议。

第二十五条 本所研究生部按规定时间,将加盖本所学位委员会公章的拟授予学位人员名单及其学位电子信息报送中国科学院大学位办公室。

第八章 学位授予

第二十六条  学位获得者名单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发文公布。学位授予日期,为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终审做出同意授予学位决定的日期。

第二十七条  本所负责向国家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提交学位论文(附电子版)各一份。

第二十八条  缓议学位申请

(一)缓议学位是指各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一致意见,对学位申请人做出暂缓学位申请的决议,并在缓议决议书中将缓议理由详细说明。

(二)博士学位最长缓议期限两年,硕士学位最长缓议期限一年。缓议人员在最长缓议期限内可再次提出学位申请,再次申请学位仅限1次,逾期按自动放弃处理。

(三)根据缓议决议要求须重新进行学位论文答辩者,应按学位申请及审核的程序和要求重新办理。

(四)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经过缓议再次申请学位者,须按缓议决议的要求进行逐项重点审核,经不记名投票表决,做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建议,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

第二十九条  撤销学位

对于已经授予学位,如发现论文确有舞弊作伪、抄袭剽窃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或在学位申请时确有不符合《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者,经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以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不记名投票表决后,可做出建议撤销学位决议。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为最终裁决机构,并对撤销学位者予以公布。

第三十条  学位授予异议事项的处理

(一)对学位授予的过程和结果有异议者,可在学位授予决定做出的三个月内申诉,逾期不再受理;申诉须以实名方式书面提出,匿名申诉不予受理。

(二)各级学位评定委员会秘书处作为受理异议事宜的日常办事机构,须在接到申诉10个工作日内,报相应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成立专家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提交相应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各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做出的处理决定,应在做出处理决定的3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方式逐级反馈至申诉人。

(三)申诉人如对处理结果有异议,可在收到书面处理决定30个工作日内,向上一级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逾期不予受理。申诉人提交时间超过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时间,则提交下一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查。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议认定后的结论不再复议。申诉期间不停止处理决定的执行。

第九章  其他

第三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解释权归属本所学位评定委员会,由科技发展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此后研究生学位授予科研成果要求原则上要求按本细则执行。原广化所字〔20153号文附件“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第八条之条款交叉执行至20193月止。